兩則新聞看調研
2025-07-03 09:34:22? ?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: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|
最近,有兩則關于調查研究的新聞,引發(fā)關注、引人深思。 一則贏得不少點贊。浙江杭州濱江區(qū)長河街道騎手驛站利用率低,為找準問題,基層干部利用業(yè)余時間體驗了60天外賣騎手生活。一同流汗、吃罰單,騎手稱他為“自己人”。需求摸清了,有針對性地優(yōu)化服務,效果立竿見影。 一則引起一片嘩然。在河南,寧陵縣一干部為應付考核調研,花費不菲資金打造所謂“經典觀摩路線”,對沿線21個行政村40多萬平方米墻體噴漆刷白,被河南省紀委監(jiān)委公開通報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,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。”黨史上記載了數不清的經典范例,也留下了許多著名論斷。但實際工作中,為何總有調查研究或走馬觀花或荒腔走板?從這兩個案例對比來看,問題出在作風不正和不得其法上。 好的調研是求真的。調研的目的是掌握真實情況,發(fā)現問題所在,研究解決之道。因此,追求的是信息增量,補的是認知缺陷。由此而言,所謂走“經典路線”、看“樣板工程”,于調研者而言是官僚主義,于調研單位而言是形式主義,加起來就是一套“假把式”,不僅毫無用處,而且浪費人力物力、消磨群眾信任。不管是“刷白墻的”,還是“看白墻的”,群眾都會嗤之以鼻。 求的是真,就應該實,一切往實里干。群眾最清楚問題所在,也最有解決問題的辦法。調查研究就要想方設法到群眾中去,打開他們的“話匣子”。杭州的基層干部為什么贏得點贊?就因為下了真功夫。深入實踐、深入群眾,來不得半點虛浮。多到情況復雜和矛盾突出的“后院”“角落”去,敢聽真話,敢碰釘子,才可能了解真實訴求,找到工作的發(fā)力點和突破口。 求真、求實,最終為的是見效。調研成不成功,歸根結底要看問題解沒解決。只聽意見反映,不思解題方案,或是習慣于當“二傳手”,遇到麻煩往上交,調研就會失之于“爛尾”。浙江嵊州的“民情日記”為何20多年常記常新?一個原因是在實踐中形成了“村社—鎮(zhèn)街—部門”分級流轉辦結模式,做到了“事事有回音,件件有著落”。從群眾那里了解到的“問題清單”,源源不斷轉化為“成果清單”,這樣的正向反饋,讓群眾更愿意說、干部更有動力干,干群關系越來越密切,做事情就越來越順暢。 中央八項規(guī)定,“改進調查研究”擺在第一位。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,直接反映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執(zhí)行得到不到位。堅持優(yōu)良作風和科學方法相結合,讓形式主義“吃苦頭”,讓求真務實“有甜頭”,調查研究這件“傳家寶”,必能在新征程上常用常新,再立新功。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(互聯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/移動互聯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)證號:1310572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閩)字第085號
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閩)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閩B2-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(閩)-經營性-2015-0001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舉報郵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