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城市一角,觸摸溫暖又真實的氣息
| 2025-09-11 10:43:13??來源: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: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|
若在周末逛公園時看到人頭攢動,聽到動人的旋律和齊聲歌唱,不必感到驚訝,你或許將與一場音樂會不期而遇——據《北京青年報》報道,一股新的文化潮流正悄然興起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周末留給免費的戶外“野唱會”。 公園草坪、河畔步道、社區(qū)廣場……這些戶外音樂現(xiàn)場散落在城市某一隅,大有遍地開花之勢,我也轉角遇到過好幾次并樂在其中。不同于搶票越來越難、票價越來越貴的演唱會或音樂節(jié),“野生”演唱會沒有門檻、自由隨性、開放包容,氛圍到了時,現(xiàn)場觀眾還能上臺開麥獻上一曲,這種音樂帶來的純粹和快樂,十分解壓。 讓我難忘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連接。當音符跳動、旋律流淌,大家在共同創(chuàng)造的神奇能量空間得到認同與共鳴。這種看似是陌生人之間建立起來的短暫連接,卻如此真實和真誠,社會標簽、生活壓力暫且拋到一邊,回歸到普通人的本真狀態(tài),溫暖又充滿力量。 不只是“野唱會”,Citywalk探索街區(qū)、公園“長滿了人”……如今,越來越多年輕人愿意走出家門,在城市公共空間尋找新鮮體驗,試圖獲得更多交流與情感共鳴,解鎖藏在城市一隅里的驚奇際遇。這背后,是年輕人渴望在“原子化”現(xiàn)代都市中尋找一片心靈棲居地的情感需求。在快節(jié)奏、碎片化的生活中,人們不想再是一個個孤島,而是渴望與其他“星球”生命連接,觸摸溫暖又真實的人的氣息。 我們該如何與城市連接?城市又該如何與我們連接呢?在《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都市主義》一書中,都市被定義為“一個相對較大、密集、由社會異質個體組成的永久性聚居地”。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正是連接這些個體的介質。顯然,如何重塑公共空間新生態(tài),滿足年輕人的情感和社交需求,讓城市的公共空間充滿生機與活力,考驗著城市管理的智慧。 值得欣慰的是,當城市更新進入“下半場”,很多舉措越來越轉向人文關懷——不再一味追求打造地標建筑,而是在一桌一椅、一草一木之間完善公共設施的升級,為市民提供更多優(yōu)質的公共活動場所。前段時間,武漢東湖聽濤景區(qū)新設的“躺椅”火了,可以平躺,也可以盤腿而坐,吹著湖風,聽著鳥鳴,松弛感拉滿。上海文旅部門、藝術院校、街道社區(qū)共建的“車棚美術館”“樓道美術館”等社區(qū)美術館,把傳統(tǒng)美術展覽拆分成小單元,陳設在社區(qū)公共空間,讓藝術觸手可及。在廣州天河,24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散落在不起眼的公園一角,匯集美術館、圖書館、咖啡館、茶藝室于一體。 城市公共空間不見得非是“高大上”的建筑形態(tài),更可以是城市“邊角料”的激活。真正讓其“活”起來的是貼近年輕人的生活軌跡與需求——不只是“供人停留”,更需要“促人連接”,不設限、去邊界,讓每個人都能輕松觸摸、參與、享受,最終融入城市日常場景。 “漫天的星光是我的家”,我們需要走到人群中,重構城市生態(tài)的詩意敘事,就像“野唱會”中一首大合唱的歌詞所寫:“總有些驚奇的際遇,比方說當我遇見你。”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(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/移動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)證號:1310572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閩)字第085號
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閩)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閩B2-20100029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舉報郵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