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農民直播賣糧打通信任通道
2025-09-18 09:02:08? ?來源: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: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|
農戶直播賣糧,正悄然成為新時代農民的“新農活”。這種銷售方式的創(chuàng)新,實現(xiàn)了糧食供需精準高效對接,更賦予糧食交易更深層次的價值,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(shù)字流轉,更演變成一種有故事、有溫度、有信任的人文交互。 今年秋糧已陸續(xù)上市,農民直播賣糧日益火爆,為糧食銷售打開新渠道。然而,消費者最關心的仍是農民直播銷售的糧食質量如何保證?誰來為產品質量背書?這一信任困境,猶如一堵無形的墻,橫亙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。破解這一難題,僅靠農民主播淳樸可信的個人形象并不夠,還應與技術溯源、平臺認證、政府監(jiān)督與認證等多種手段有機結合,構建起一套可靠的糧食質量保障體系,打通從田間到餐桌的信任通道,讓農民賣得安心,消費者買得放心。 農民直播賣糧,本質上是在打造個人IP,其核心是建立可信的人設。與專業(yè)主播相比,農民主播或許不擅長推銷話術和流量玩法,卻憑借淳樸的氣質、真實的勞作經驗和常年積累的專業(yè)知識,形成了獨特優(yōu)勢。他們無需表演,只需做真實的自己。作為糧食生產者,他們可以講解作物品種、種植方法,甚至教消費者如何辨別新糧與陳糧,以專業(yè)樹立權威;作為勞動者,他們在田間直播農業(yè)生產場景,汗水和泥土成為他們最美的“妝容”,拉近與消費者的心理距離;作為品質守護者,他們秉持“自己吃什么,就賣什么”的樸素信念,以個人信譽和道德感為產品背書。他們用真誠的語言講述糧食種植故事,分享種植理念,讓消費者感受到所購買的并非普通糧食,而是凝結著某人勞動、某塊土地氣息的農產品。這份清晰可辨的人格化印記,正是農民直播中最獨特、最寶貴的信任資產。 信任始于透明。消費者最大的擔憂,莫過于買到以陳充新、來源模糊的產品,他們在意的是手中糧油是否“身世清白”。一些農民主播通過直播,真實呈現(xiàn)糧食播種、打藥、施肥、收獲、晾曬等全流程,展示莊稼的生長環(huán)境、土壤與水質,甚至將鏡頭對準田間的昆蟲與青蛙,這些細節(jié)恰恰成為糧食綠色生產最直觀的注腳。不僅如此,越來越多的家庭農場和合作社進一步開放倉儲和加工環(huán)節(jié),帶領消費者“云參觀”糧食倉儲環(huán)境,親眼見證原糧如何經過清理、脫殼、包裝,最終成為餐桌上的成品糧。這種“眼見為實”的體驗,構建起一種沉浸式的信任體驗。 建立消費者信任非一日之功,需要經年累月的沉淀與悉心維護?,F(xiàn)實中,不少農戶習慣于在收獲季集中直播賣貨,一旦銷售完成便停播歇業(yè)。這種間歇式直播固然省力,卻極易中斷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,不利于信任積累。一些有遠見的農戶會與消費者保持常態(tài)化互動。建立粉絲群,不定期分享農田日常、農業(yè)知識乃至質樸的農村生活,即使在銷售淡季也維持穩(wěn)定的曝光;偶爾開啟直播,展現(xiàn)農家院落、鄉(xiāng)間小路,在不經意間增添親切感;主動預告下一季種植計劃,邀請消費者參與選種或投票,不斷制造期待感。這種持續(xù)而真誠的互動,讓消費者真切感受到屏幕對面的主播有著長遠經營的誠意,信任自然會悄然滋長。 無論營銷如何創(chuàng)新,產品品質始終是建立消費者信任的基石。農民直播賣糧,須從源頭抓好質量,增強品牌意識,完善售后服務,全面提升可信度。應利用區(qū)塊鏈技術建立糧食質量溯源體系,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糧食前世今生,做到“新糧有據可查”。直播平臺應嚴格審核農戶的賬號資質,完善信用評價體系。政府部門需強化市場監(jiān)管,規(guī)范綠色、有機及地理標志產品的認證和使用。農民主播也可通過展示銷量、復購率,連線老顧客分享體驗等方式,增強信任感。 農戶直播賣糧,正悄然成為新時代農民的“新農活”。透過一方屏幕,農田與餐桌真實相連,農戶與消費者跨越時空對話。這種銷售方式的創(chuàng)新,實現(xiàn)了糧食供需精準高效對接,更賦予糧食交易更深層次的價值,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(shù)字流轉,更演變成一種有故事、有溫度、有信任的人文交互。每一場直播、每一份訂單,都承載著對土地的敬意、對勞作的信賴和對健康生活的共同追求?!?/p>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(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/移動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)證號:1310572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閩)字第085號
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閩)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閩B2-20100029 互聯(lián)網藥品信息服務(閩)-經營性-2015-0001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舉報郵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