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收節(jié)里唱民歌,一曲歡歌訴豐年
| 2025-09-23 16:29:41??來源:東南網 責任編輯: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|
民歌,是從廣袤田野里生長出來的旋律,是勞動人民用質樸嗓音編織的情感紐帶。在眾多曲調中,歌頌豐收的歌謠最是動人,寥寥數(shù)語,便勾勒出農民的勤懇身影,承載著世代耕耘的期盼。這些從勞作中流淌出的音符,伴著田野舊貌換新的變遷,始終未變的,是那份對豐收的熾熱喜悅。(9月22日人民網) 2025年秋分,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(jié)如約而至。全國各地的田埂間、曬谷場上,歡快的民歌聲此起彼伏。豐收的景致與嘹亮的歌聲交織,讓這個豐收的節(jié)日滿溢著喜慶,也讓“豐年”二字有了最生動的注腳。 豐收節(jié)里唱民歌,是對山河沃野豐收景象的禮贊。無需刻意描繪,各地的豐收畫卷本就鮮活:黑龍江饒河的江面,肥美的鮮魚躍出水面,濺起滿河歡騰;山東的田壟間,沉甸甸的谷穗壓彎了秸稈,風一吹便泛起金色波浪;湖北洪湖的玉米地里,飽滿的果穗在風中點頭,農技人員捧著玉米棒,眼角眉梢都是笑意;云南石林的果園里,果農指尖拂過圓潤的人參果,新疆阿克蘇的蘋果園里,紅彤彤的果實綴滿枝頭……這樣的豐收盛景,怎能不讓農民心潮澎湃?他們用民歌把眼前的喜悅唱出來,每一句都嘹亮,每一段都滿是時代的鮮活氣息。 豐收節(jié)里唱民歌,是對惠農好政策的深情致謝。豐收從不是偶然,背后是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的持續(xù)推進,是黨中央對“三農”工作的牽掛。農業(yè)投入逐年加大,基礎設施不斷完善,高標準農田在全國遍地開花,為農民“種糧穩(wěn)收”筑牢了根基;無人機植保、智能灌溉等高科技走進田間,不僅卸下了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”的沉重,更實現(xiàn)了“科技興農”的跨越;種糧補貼、農機購置優(yōu)惠等政策年年兌現(xiàn),讓農民種糧有底氣、增收有盼頭,“靠種地致富”從奢望變成了現(xiàn)實。這份沉甸甸的獲得感,難以用言語盡述,便化作了民歌里的一句句感恩,唱進了心里,也傳遍了田野。 豐收節(jié)里唱民歌,更是對當下好日子的歡歌,對未來新生活的憧憬。如今的農民,早已告別了靠天吃飯的窘迫,糧倉滿了,家里有了新房、開上了新車,不愁吃穿的日子里,手里還多了余錢;種糧積極性高了,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好,“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”的底氣更足了。而他們的期待遠不止于此,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、鄉(xiāng)村振興的加速,大家堅信,明天的田野會更肥沃,日子會更紅火。民歌里唱的,既是對當下幸福的珍惜,更是對未來美好的向往。 第八個豐收節(jié),歌聲與稻浪齊飛,笑容與秋色共美。這一曲曲豐收民歌,是農民最真摯的心聲,更是新時代鄉(xiāng)村振興的生動注腳。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,這幅“糧滿倉、人歡笑”的美好畫卷,必將在歲月里愈發(fā)絢麗,成為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中永不褪色的壯錦。(苗鳳軍)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