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少好妇人妻AV一区二E_91成人18禁止在在线播放免费_亚洲AV口爆吞精亚洲浪潮_在线亚洲免费少妇视频五区

直通屏山|福建|時評|大學城|臺海|娛樂|體育|國內|國際|專題|網事|福州|廈門|莆田|泉州|漳州|龍巖|寧德|南平|三明
您所在的位置: 東南網 >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>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> 正文
分享到:

河南民權:三代造林人接力68年播綠黃河故道

2018-05-03 09:18:24 來源:新華網  責任編輯:蔡秀明  
最美人間四月天,在河南民權縣的黃河故道上,柳抽新枝,楊吐嫩葉,泡桐一樹花。黨的十八大以后,這里獲批國家生態(tài)公園,變成周邊百姓的旅游休閑地,目前正按照綠色發(fā)展理念建設“黃河故道生態(tài)走廊”。

(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——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·圖文互動)(1)河南民權:三代造林人接力68年播綠黃河故道

這是河南民權黃河故道國家生態(tài)公園內的樹林(4月11日無人機航拍)。新華社發(fā)(李嘉南 攝)

新華社記者李鈞德、劉懷丕

最美人間四月天,在河南民權縣的黃河故道上,柳抽新枝,楊吐嫩葉,泡桐一樹花。黨的十八大以后,這里獲批國家生態(tài)公園,變成周邊百姓的旅游休閑地,目前正按照綠色發(fā)展理念建設“黃河故道生態(tài)走廊”。殊不知,民權黃河故道曾是鹽堿遍地、草木難生的茫茫沙荒。經過三代造林人68年的接續(xù)努力,這里才變成一片郁郁蔥蔥的平原林海。

1855年,黃河在現(xiàn)今的河南蘭考縣決口改道,給豫東平原留下連綿的沙丘群,當地百姓飽受風沙之害。當地民謠說:“白茫茫,野荒荒,三里五莊無牛羊,端起碗來半是黃沙湯?!痹洆蚊駲嗔謭鰣鲩L的80多歲的康心玉等回憶說,當年風沙大,早上起來被子上都能抖下不少土,有個說法叫“大風一起,刮到犁底;大風一停,溝滿壕平”,種下一葫蘆只能收兩瓢,周邊老百姓的日子過得窮苦。

新中國成立后,黨和政府非常重視沙荒治理。1950年,民權林場的前身“豫東沙荒管理處”成立,開啟了防風固沙增綠的征程。

“吃的是紅薯干饃,住的是地窨子,雖然條件苦,但是干勁大。”80歲的林場退休職工佟超然畢業(yè)于北京林學院,1962年底來到民權林場。他說,當年林區(qū)沒有路,有輛自行車也沒法騎,造林工具更是簡陋,完成任務主要靠人力。

外在條件不好,為了提高樹苗成活率,民權林場人動了不少心思。比如,挖樹坑要“小口大肚海綿底”,栽樹要“三埋兩踩一提苗”。樹苗選擇上,更多選易成活的鄉(xiāng)土樹種,“造林年年有,不是槐樹就是柳”。

在民權林場申甘林帶核心林區(qū),刺槐林面積達1萬多畝,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大面積刺槐純林,其中30年以上樹齡的刺槐林占半數以上。刺槐是民權林場的當家樹種,因為它抗干旱、耐瘠薄,易于成活。

“栽下的哪種樹最像你們自己?”記者問民權林場人。他們一致回答:“刺槐。”

更多>>相關圖片
關于我們 | 廣告服務 | 網站地圖 | 網站公告 |
國新辦發(fā)函[2001]232號 閩ICP備案號(閩ICP備05022042號) 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: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〔2019〕3630-217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(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/移動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)證號:1310572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閩)字第085號
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閩)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閩B2-20100029 互聯(lián)網藥品信息服務(閩)-經營性-2015-0001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舉報郵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